一个年代,一种记忆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生产率低下,物质缺乏,人们劳作艰辛,生活清贫。可社会清明、风气良好,大家积极向上,精神充实,对未来充满希望。好多现在需提倡的所为正能量,那时却是普遍现象,唾手可得、随时可见。7月13日上午,成都市田园社工在永盛镇颐苑养老中心开展了“怀旧之约”品青年老人故事会第三期。
其实,每个年代都赋予了不同人的成长记忆,每个人都记下了不同年代的历史足迹。而对于所有老人来说,六七十年代是他们过得最充实的年代。一位叫李兴的阿姨给我们讲到,她那时也就十几岁,却已经担负起家庭重任了,由于那时是集体大生产,所以生产队的人都是在一起劳作的,那时有粮票、油票、肉票等,你想要什么,需要拿你的工分去换。所以对于她们那个时代的人来说,辛勤劳作,是他们那时的生活根本。而在六七十年代,根本没有现在所谓的啃老族,在那时,大家都是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而且社会风气淳朴。人们饭后之余谈论的最多的就是自己挣了多少工分等等。在阿姨的引领下,更多的老人参与了进来,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。
本次活动,给老人提供了一个惜过去,乐享当下的平台,让老人重拾岁月故事,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|